按照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错时错峰开学要求,增城区初三、高三学生定于4月27日返校复学,其他年级学生将在5月11日后视情况分批次返校复学。首批返校的初三和高三学生将全部检测核酸。
为确保全区师生分期分批返校平稳、有序、安全,增城区提前谋划,周密部署,精心做好复学复课工作。
增城成立工作专班四大方面落实防控工作
增城区成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加大部门联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周密组织、稳妥有序做好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不完善不开学、疫情防控物资力量准备不充分不开学、疫情防控落实情况检查不合格不开学”要求。
要求各学校做好复课的准备,做好防控物资保障,准备好隔离室,配备好医护人员,做好发烧学生的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演,加强学生生活、学习就寝管理等。
增城区从四大方面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分别是细化返校开学前防控措施、加强师生返校途中防控管理、严格落实返校后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各职能部门、学校提出了四个工作要求,分别是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强化人员关怀、严格督查督导。
返校分四个批次安排
第一批:54所有初三、高三毕业班的学校,返校时间4月27日。
第二批:57所初中、高中非毕业班,返校时间5月11日后(具体时间按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
第三批:所公民办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分教点),返校时间5月11日后(具体时间按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
第四批:3所职校、所幼儿园,返校时间5月18日后(具体时间按省市教育部门统一部署)。
首批返校的初三和高三学生将全部检测核酸
全体教职员工应在返校前7日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方可返校。第一批返校的高三、初三年级全体学生应在返校前7日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且无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方可返校。
配备一次性防护口罩
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视频会议提出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按照每生每天2个一次性防护口罩的标准,储备不少于2周用量的一次性防护口罩(寄宿学校12天、非寄宿学校10天)。
学校要通知家长为学生配备充足的一次性防护口罩,建议走读生每天至少准备2个口罩,住宿生至少准备一周使用的口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期间的口罩由学校兜底解决。
严控校园出入管理
上下学时间坚决做到“五个一律”: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师生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对发烧咳嗽者一律实行医学隔离观察;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上班、上课期间保持安全距离
1.教师上课期间避免与学生近距离接触。
2.学生课桌与讲台间保持一定距离,课桌之间的间距适当拉大,保持间距最大化,有条件的可以单人单桌。可在教室设立作业交送点,实行不接触交作业。
3.组织上好体育课,合理规划课程内容,减少大范围体育活动,避免班级之间超范围接触。
4.高三、初三年级在其他批次学生返校前实施小班教学,原则上每班不超过25人,原教学班可进行分班教学或错时教学。
5.提前合理安排功能教室(如音乐室、舞蹈室、电脑室、实操室等)的使用,做到不同班级不连续使用同一教室,公共教室每批学生使用后应消毒一次。
设置独立观察区域
学校按需设立医学观察场所,规范设置2个临时隔离室。
加强师生用餐管理
1.加强就餐管理,安排志愿者协助就餐管理(排队、洗手、取餐、用餐等),倡导分散就餐。鼓励食堂提供营养配餐,采取分餐制轮流或分批错峰就餐,保持距离最大化。
2.疫情防控期间,尽量由家长接送学生回家就餐,不能接回家的必须安排在校内就餐,严禁外出就餐,严禁通过电话、网络订餐。不允许家长送餐,外卖等外来食品禁止进入校园。
3.严格落实食堂的消毒管理。餐桌椅使用前、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一人ー用一消毒”。自带餐具的,洗净后自带回家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
错峰、分批安排学生放学、晚自习
学校可分年级、分班级错峰错时上下学。交警、街道或社区、学校共同加强校门口管理,切实防止校门口学生和家长大量聚集。使用校车的学校,要加强规范管理。设置排队间隔(1米)标识,校内教学生活工作不聚集、不扎堆、不串班、不串门,暂停混班教学、混班托管、混班午休、混班就寝。
加强住宿生的管理
寄宿制学生晚自习后分批错峰、按照指定路线到宿舍洗漱,注意错峰、分批进行,洗漱后就寝休息。督促学生就寝时不交谈,避免近距离接触,保持间距最大化。
学生宿舍每周至少开展2次全面大搞卫生及消毒,每日对住宿生进行身体健康的监测。疫情期间住宿生不得到其他宿舍和班级串门、扎堆聚集。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大林通讯员增宣、朱卓东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李大林通讯员增宣、朱卓东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苏琬茜